2024年2月3日腊月二十四南方把这一天视为小年。 小年,相传有 “ 官三民四 ” 的传统,也就是说,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,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。
2024南方小年是几月几号2024年南方小年夜具体时间:公历2月3日,星期六,农历腊月廿四。
南方过小年的习俗南方过小年习俗一:祭灶
即祭送灶神升天,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。人们在腊月二十四都要祭灶,灶君神像,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。两边配联多为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,下联也有写成“回宫降吉祥”,横批是“一家之主”。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,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。
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、清水、料豆、秣草;其中,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,祭灶时,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,让它不在玉帝那里讲坏话,也有意为让灶王的嘴甜,光说好话。
说到灶王爷,有这样一个传说:灶王爷原为平民张单,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,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。一天,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,羞愧难当,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。玉帝知道后,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,还没坏到底,既然死在了锅底,就把他封为灶王,每年腊月二十三、二十四上天汇报,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。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,因为他要上天汇报。于是,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、二十四的“小年”祭灶,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。
如今,祭灶王的人越来越少了,但过小年吃糖果、糕点的习俗仍在汉族民间盛行。
习俗二:吃年糕
在南方,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。年糕又称“年年糕”,与“年年高”谐音,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。
习俗三:掸尘
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,扫房擦窗,清洗衣物,刷洗锅瓢,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。小年的前几天,家家打扫房屋,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。据《拾遗记》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,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,祈安康的宗教仪式。后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,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,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。
曾听老人讲过,过去,过小年是“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”,就是说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,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,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。如今北方地区多在二十三日过小年。
过小年还有剪窗花的风俗。所有活动中,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。内容有各种动、植物等掌故,如喜鹊登梅,燕穿桃柳,孔雀戏牡丹,狮子滚绣球,三羊(阳)开泰,二龙戏珠,鹿鹤桐椿(六合同春),五蝠(福)捧寿,犀牛望月,莲(连)年有鱼(馀),鸳鸯戏水,刘海戏金蝉,和合二仙等等。
剪窗花之后就是贴春联。
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。民间讲究有神必贴,每门必贴,每物必贴,所以春联数量最多,内容最全。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,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。常见的有天地神联:“天恩深似海,地德重如山”;土地神联:“土中生白玉,地内出黄金”;财神联:“天上财源主,人间福禄神”;井神联:“井能通四海,家可达三江”。面粮仓、畜圈等处的春联,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。如“五谷丰登,六畜兴旺”、“米面如山厚,油盐似海深”、"牛似南山虎、马如北海龙”、“大羊年年盛,小羔月月增”等等。另外还有一些单联,如每个室内都贴“抬头见喜”,门子对面贴“出门见喜”,旺火上贴“旺气冲天”,院内贴“满院生金”,树上贴“根深叶茂”,石磨上贴“白虎大吉”等等。大门上的对联,是一家的门面,特别重视,或抒情,或写景,内容丰富,妙语联珠。
过小年还有一项习俗,就是洗浴。大人、小孩都要洗浴、理发。民间有“有钱没钱,剃头过年”的说法。据说,北方山西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。这天傍晚,婆姨女子都用热水洗脚。不懂事的女孩子,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,不留一点污秽。
小年北和小年南是什么意思?小年北即北方小年,小年南即南方小年。
小年,通常指扫尘、祭灶的日子,被视为“忙年”的开始。北方小年一般在腊月二十三,而南方小年一般在腊月二十四。
在清朝中期之前,北方的祭灶日也是腊月二十四。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,北方人都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。如《清嘉录》卷十二《十二月·念四夜送灶》说:“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,是夜送灶。”《清朝野史大观·清宫遗闻》中也说,乾隆一朝,每年腊月二十四晚上,祀灶神于坤宁宫。从清朝中后期开始,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,为了“节省开支”,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,因此上行下效,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,而南方地区还保留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传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