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著作流芳百世,但是因为涉及的方面比较特别,所以有好多都是我们不懂的,那么你见过《明夷待访录》这本书吗?《明夷待访录》讲的是什么呢?想知道明夷待访录的主要内容,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。
《明夷待访录》讲的是什么?
中国也有“人权宣言”,而且比西方卢梭的《民约论》还要早一个世纪,这就是《明夷待访录》。
本书是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美誉的黄宗羲所著,著于明清之际,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、呼唤民主政体的名作。《明夷待访录》主张民权,反对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,虽然没有彻底否定君主制度,但是他抨击了一家之言的专制制度,具有了近代的民主主义的思想,并且是从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中独自觉悟产生出来的,没有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,这更是难能可贵的。这种思想对清末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都有很大的影响。
明夷待访录的主要内容
政治著作,一卷,明清间黄宗羲撰,成书于康熙二年(1663年)。
《明夷待访录》共有二十一篇论文,分为政权、教育、农田、兵制、财计、奄官等六大部分。
“明夷”:《周易》卦名,象征火入地中。表示昏主在上,明臣在下,不敢显露明智,智慧之士处在患难地位。“待访”:期待明君来访,共议天下大事,进行社会改革。
该书从各个方面批判昏君之专制,提出社会改革理想,阐发民主启蒙思想。
《原君》篇赞扬古圣人之功德,是“不以一己之利为利,而使天下受其利,不以一己之害为害,而使天下释其害。”然后批判后世君主的不道德行为。
撰者认为“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,比之如父,拟之如天,诚不为过也。今也,天下之人怨恶其君,视之如寇雠,名之为独夫,固其所也。”
《原臣》篇认为,当事之臣不明臣事之道:“以谓臣为君而设者也;君分吾以天下而后治之,君授吾以人民而后牧之,视天下人民为人君橐中之私物”,这种认识是昧于“为臣”之议。
该书认为:“盖天下之治乱,不在一姓之兴亡,而在万民之忧乐。”认为,君臣与父子不是同一概念,“君臣之名,从天下而有之者也。吾无天下之责,则吾在君为路人。出而仕于君也,不以天下为事,则君之仆妾也;以天下为事,则君之师友也。夫然,谓之臣,其名累变;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。”
《原法》讲三代以上有法,三代以下无法。二帝三王之法是为天才所立,“固未尝为一己而立也。”而“后之人主”则是“一家之法而天下之法也”。
《置相》篇讲述宰相之职的重要作用,揭露后主不设相的借口蔽端。
《学校》、《取士》(上、下)等三篇论述学校的沿革、重要作用和用人、科举等问题。
《建都》篇讲都城对国之兴亡的重要作用。“亡之道不一,而建都失算,所以(北都)不可救也。”《方镇》篇分析“自唐以方镇亡天下”的原因,认为“因时乘势,方镇可复也。”
以上是小编整理的“《明夷待访录》讲的是什么,明夷待访录的主要内容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