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是我们的国家,但是在中国成立之前,我们还不叫中国,各个朝代也有各个朝代的说法,那么你知道中国一词是怎么来的吗?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?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。
“中国”一词是怎么来的
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《诗经》中,《大雅·民劳》:“惠此中国”。但《诗经》所说的中国并不是指代国家。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经典中,“中国”一词被广泛指代为国家。例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云:“陈良产地,悦周公仲尼之道,北学于中国。”又“兽蹄鸟迹之道,交于中国”;《庄子·田子方》中云:“中国之君子,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”等,由此可见,古代所指的中国即后来的中原地区,面积只包括今黄河中下游河南大部、山西南部、河北南部、山东西南部。
周朝以后,“中国”一词被频繁使用。但不同时期所指代的地域范围各不相同。例如,《礼记·王制》有说道:“中国夷戎,五方之民,皆有性也……中国、蛮、夷、戎、狄,皆有病!”这里的“中国”是相对蛮、夷、戎、狄来比较使用的;《左传·庄公三十一年》有“凡诸侯有四夷之功,则献于王,王以警于夷。中国则否”的说法,这里所说的“中国”指代“诸夏”国家;《公羊传·成公十五年》载道:“《春秋》内其国而外诸夏,内诸夏而外夷狄。王者欲一乎天下,易为以外内之词言之言自近者始也。”夏商是华夏民族形成的时期,华夏族、汉族多在黄河南北建都,并不断扩大活动范围,因而称黄河中下游为“中国”,与“中土”“中华”“中州”“中原”等词含义相同。
事实上,我国古代的“中国”只是个形容词,不是专有名词。各个王朝都没有把“中国”作为正式国名。直到辛亥革命后,1912年成立“中华民国”简称为“中国”,这个称谓才正式定为中国国号。1949年10月1日,新中国成立时,定名为“中华人民共和国”,简称“中国”。
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
在西周的时候。“据史书记载及现有的考古文物证实,“中国”名称约在三千年前就有了。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“何尊”铭文中的“余其宅兹中国,自之辟民”,同时又以“华夏”、“中华”、“中夏”、“中原”、“诸夏”、“诸华”、“神州”、“九州”、“海内”等的代称出现。
“中国”一词的演变
我国古代,“国”是指一座城,或者一个邦,古时候的“中国”意思就是指位于中央的王国。最早有“中国”这个说法,是在周朝。那时候的人已经学会农耕,并且在领导者周公的领导下,人民讲究文明礼乐。可是生活在他们周围的南蛮、北狄、东夷、西戎的人,还是过着比较原始的生活,依然保持着裹着树叶兽皮以打猎为生。所以慢慢地,生活在周朝的人,便开始与其他地方的人区分开。因为周朝所处的华夏地区,在当时属于中央,所以他们便把自己居住的王国,称之为“中国”,意思就是中央的王国。但这个时候的“中国”范围还很小,而且只是周朝统治的一种地理与文化概念。随着朝代的更替,“中国”的范围也在慢慢扩大。到了西周时期,“中国”不仅包含了西周本国地区,还扩展到了附属国所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。到了东周,长江流域的部分地区,也属于“中国”的范围之内。秦汉时期,“中国”已经跟我们现在的国家差不多大了。
到了汉代以后,“中国”一般指的是汉民族建立的国家王朝。但是在少数民族在统治中原之后,为了取得和汉族的心理认同,也将自己建立的国家称之为“中国”。到后来的隋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,等朝代,经历几千年数个朝代的更替,除了用自己的国号外,都延用了“中国”为国名,并且在对外出使时也统一使用“中国”这个词。
以上是小编整理的“中国一词是怎么来的,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