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汤圆怎么煮比较好吃,冬至汤圆图画

冬至吃饺子,是不忘“医圣”张仲景“祛寒娇耳汤”之恩。至今南阳仍有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民谣。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,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,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,曾

冬至汤圆怎么煮比较好吃,冬至汤圆图画

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,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,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,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。为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冬至汤圆怎么煮比较好吃大全,欢迎参阅。

冬至汤圆怎么煮比较好吃

要做一道芝麻花生汤圆,首先要准备糯米面团250克、芝麻花生馅料120克、桂花糖酱3勺。糯米面团分成小剂子,加适量干糯米粉搓圆;按扁,包入馅料,收口搓成汤圆;汤锅注入大半锅水煮沸;下入汤圆,大火煮至再次沸腾时转小火,加少量冷水,再次煮沸时再加少量冷水,反复4-5次;直至汤圆煮至完全浮起时即可关火;最后盛入碗中,加入桂花糖酱即可。

冬至吃汤圆的由来

冬至又称为冬节、亚岁,经过数千年发展,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,有着北方吃馄饨和饺子,南方吃汤圆的习俗。吃汤圆在明、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,在江南尤为盛行,民间便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”之说。在冬至这天,要“作粉圆”或“粉糯米为丸”。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,称“冬至,粉糯米为丸,名‘汤圆’”。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,而后合家围吃汤圆,叫做“添岁”。所以,冬至吃汤圆,古而有之。

冬至吃汤圆有什么好处

汤圆的外皮是由糯米做成的,糯米味甘、性温,能够补养人体正气,吃了后会周身发热,起到御寒、滋补的作用,最适合在冬天食用。糯米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糖类、钙、磷、铁、维生素等,具有补中益气、健脾养胃、止虚汗之功效。汤圆的内馅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,包括芝麻、核桃、花生、山楂等,营养丰富。

冬至的风俗

1、祭祀

冬至节亦称冬节、交冬。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,曾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,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。

2、吃水饺

每年农历冬至这天,不论贫富,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。谚云:“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户户吃水饺。”这种习俗,是因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。

冬至吃饺子,是不忘“医圣”张仲景“祛寒娇耳汤”之恩。至今南阳仍有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民谣。

3、九九消寒

入九以后,有些文人、士大夫者流,搞所谓消寒活动,择一“九”日,相约九人饮酒(“酒”与“九”谐音),席上用九碟九碗,成桌者用“花九件”席,以取九九消寒之意。

冬至有哪些故事

冬至的故事一

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,而冬至节有起源于黄帝和尧帝两种说法。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中记载一大臣向汉武帝说,“黄帝得宝鼎神筴,是岁己酉朔旦冬至,得天之纪,终而复始。于是黄帝迎日推筴,后率二十岁,得朔旦冬至。”这个记载表明黄帝时就把冬至日作为岁首,乘坐“朔旦”。另一种说法是尧帝曾令和叔居住在北方,观察太阳运行的情况,进而确定冬至的时间。这些传说故事虽然现在不可考证,但是足以说明冬至在我国古代便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。

冬至的故事二

冬至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习俗是来源于民间故事,相传有一个叫共工氏的人,他有个不成材的儿子,作恶多端,死于冬至这一天,死后变成疫鬼。但是这个疫鬼最害怕赤豆,于是人们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,用来趋避疫鬼,祛病防灾。在古代,其实人们在冬至日用糯米饭包裹各种各种蔬菜,肉类作为馅料,可以祭祖又能赠送亲朋好友的。至今冬至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也一直延续下来了。

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权或涉及违法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dihaow.com/minsu/12883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