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是什么节
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或重五节,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。
这个节日最早与屈原有关。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,因为反对当时的政治腐败,被流放。屈原回忆故乡的美好,写下了《离骚》等著名诗作。后来传说他在端午节这一天投水自尽,以示对国家的忠诚。为了纪念他,百姓们在这一天划龙舟、赛龙舟、吃粽子、挂艾草、饮雄黄酒,希望能保佑平安健康。
端午节的习俗
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众多,其中最为流行的包括吃粽子、赛龙舟、挂艾草、饮雄黄酒等。
吃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项风俗。粽子是由糯米和各种不同的馅料包裹而成的,通常用竹叶包起来蒸煮,吃起来香甜可口。据传说,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自尽前将粽子扔进江里喂鱼,以防鱼虾啃食他的遗体。
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活动,起源于中国南方的江河湖泊地区。龙舟是一种长形的木质或塑料船,可以容纳多人。赛龙舟是指在水中划龙舟比赛的活动,划龙舟的还会有人在龙舟上面击鼓、吹号等,以鼓舞士气。
另外,端午节还有挂艾草、饮雄黄酒等习俗。挂艾草是指用艾草系成的香囊,挂在门前或枕头下,以驱除恶气和阴险之人。而饮雄黄酒则是用着色酒制成的饮料,有驱邪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