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习俗
端午节,又称重五节,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每年农历五月初五。端午节的起源,各地有不同的说法,但主要都有纪念屈原之意。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民俗和传统食品,以下是一些端午节常见的习俗。
一、赛龙舟: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有特色的民间活动之一,源于古时候的抢救屈原的行为。屈原在马涧投江,悲痛欲绝的百姓们为了挽回他的生命,纷纷乘船在江中搜寻,并敲鼓划船,扰走江中的水怪鱼虾,希望能保护屈原的尸身。后来这种活动就演化成了赛龙舟的体育竞技和娱乐活动。龙舟竞渡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二、挂艾草菖蒲:端午节人们常常在门前、窗前或庭院内挂上艾草、菖蒲等草药,以驱除瘟疫。据史书记载,屈原逝世后,百姓哭得撕心裂肺,上至贵族下至百姓,在路旁采摘艾草捆成菖蒲,希望可保平安祭奠忠魂。
三、粽子: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,据说是为纪念屈原的安全而开始煮粽子。粽子是用干粽叶包裹糯米、肉类、豆类等馅料制成,外观形状多是三角形或锥形。各地的粽子食材可能有所区别,如南方的咸味粽、甜味粽、咸鲜味粽和豆沙粽,北方的大馅肉粽、小肉粽、糯米粽等。
端午节的风俗
四、穿香囊:端午节,人们还会穿香囊,以此来避邪驱邪。香囊是一种用绸布等制成的小袋子,里面装有柏叶、艾草、菖蒲等草药。传说这些草药可以消灾祛病、避免邪气侵袭。将香囊佩戴在身上,则被外来邪气侵蚀的几率就会降低。
五、饮雄黄酒:在一些地方,端午节还有饮雄黄酒的习俗。雄黄酒,是将雄黄石和白酒混合而成的一种酒,有驱邪防病的功效。但是,关于饮用雄黄酒的习俗,不少专家提出了质疑。因为雄黄石是一种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,饮用过多对身体健康可能会有影响。
六、佩香囊、游侠游显:端午节还有一种传统的民间江湖活动。民间江湖人士或者一些爱好者,会穿戴古代服装,游走在城市的酒楼、茶楼、商铺、广场等地,或者在网络直播平台上直播。同时佩戴香囊祈求平安,以及表演剑舞、传统武术等活动。